新聞

2025年10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 - 2025年10月
貫徹貫徹全人教育 立足社區放眼世界
東華三院辛亥年總理中學自1981年創辦以來,始終以「全人教育」為核心理念,致力為學生打造全面發展的成長平台。不僅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,更注重發掘學生在音樂、體育、藝術等領域的潛能。學校以英語、STEAM、科學教育為三大支柱,不斷豐富教育內涵、創新教育形式,既讓學生在學術、品格、能力等方面全面成長,又積極承擔社會責任,推動社區教育生態的優化。正如學校所秉持的「立足社區,貢獻全港,放眼世界」的理念,為培養適應時代發展、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而不懈努力。
開展英文學習圈 實現「教學相長」
英語教育一直是學校的重點與優勢領域,曾多次榮獲行政長官頒發的相關獎項,這份榮譽不僅是對學校英文教學成果的肯定,更堅定了學校深耕英文教育的決心。為了進一步提升英文教學品質並輻射社區,學校特意申請東華三院董事局的撥款,在區內開展英文學習圈項目,助力小學提升英文水準。一方面,區內小學生能獲得專業的英文培訓,奠定語言基礎;另一方面,學校的學生有機會走進小學課堂,以「小老師」的身份參與教學輔助,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鞏固自身英文知識,培養責任感與溝通能力,實現「教學相長」的雙贏局面。
跨學科語言教學 營造良好語言環境
跨學科的語言教學模式也是學校英文教育的一大特色,將英文滲透到不同學科的教學中。每年還會組織LAC交流團,帶領學生前往世界各地開展研學活動,此前去過新加坡,近年又前往澳洲。在選拔參與學生時,學校秉持公平原則,不局限於成績優異者,而是兼顧不同成績層次、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,部分家境困難的學生還能獲得資助。
此外,學校還會定期舉辦Treasure Hunt、Funday Booth等豐富多樣的LAC活動,讓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提升英文應用能力。同時,學校注重教師的專業發展,通過LAC觀課活動,組織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觀課,學習如何在非英文學科中融入英文教學,共同營造良好的校園語言環境。
完整STEAM教育體系 開展跨科專題研習
近年來,STEAM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另一核心方向。李校長不僅擔任香港數理教育學會主席,並在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任職多年,對STEAM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與前瞻性的規劃。因此學校開展STEAM教育,絕非「淺嘗輒止」的興趣活動,而是強調「品質優先」,所有活動都基於合理的課程基礎與明確的培養目標,為香港和國家培養創新科技人才。
為了形成完整的培養體系,學校構建了從中一到中三的三級課程框架:中一階段,引導學生廣泛涉獵Robotics、Coding等基礎內容;中二階段,深入學習3D打印等進階技術,提升實踐操作能力;中三階段,開展大型跨學科專題研習,學習使用智能方法製作曲奇餅。每年4月,學校還會在家長日舉辦曲奇餅展銷會,將成果向家長和社區展示,部分產品還會作為公益禮品贈送,既檢驗了學習成果,又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。
深化科學教育發展 推動小學X中學聯動
隨着教育趨勢的發展,學校在STEAM教育的基礎上,進一步將「科學教育」納入重點發展領域。學校充分發揮自身在科學教育方面的優勢,計劃開展科學學習圈項目,組織學校具有科學專業背景的教師,為區內小學教師提供科學教學指導,幫助他們理解「科學探究」與普通「探究式學習」的區別,將科學性思維融入小學科學課堂;同時,也會組織本校學生參與小學科學活動的輔助工作,讓學生在鞏固科學知識的同時,培養科學傳播意識。李校長希望藉此構建「小學-中學」聯動的科學教育生態,從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科學好奇心,初中階段強化科學探究技能,高中階段奠定科學知識基礎,推動整個社區科學教育品質的提升。
創新應用人工智能 提高自主學習效率
在科技與教育融合的浪潮中,學校也積極探索AI 在教學中的應用,主要聚焦於自主學習,搭建線上學習平台,學生完成作業後可由AI即時批改,系統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給予回饋與獎勵,提高自主學習效率。同時,學校明確反對將AI用於「替代教師工作」或「幫助學生投機取巧」,如利用AI代寫作業、應付考試等行為。
學校將AI教育分為三個層次:面向全體學生,教授AI的基礎應用方法,培養對AI的認知與接納度;針對教師,開展AI相關的專業培訓,更新教學理念與方法;對於有潛力的精英學生,則引導他們深入學習AI程式設計、AI創新應用等進階內容。目前,學校已與部分大學展開合作,共同研究AI在教育中的創新應用,未來計劃進一步推動學生「熟練運用AI但不依賴AI」,讓AI成為提升學習能力、創新思維的工具,而非「捷徑」。
走出課室、探索世界 服務社會、拓寬視野
學校始終堅持「立足屯門,不局限於屯門」的理念。李校長認為,若學生的目光僅停留在周邊環境,缺乏對外界的探索,視野會逐漸變得狹窄。作為東華三院轄下學校,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,能夠提供豐富的交流資源與機會。多年來,學校秉承「走出課室」的理念,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多元化的校外活動:在香港本地,有各類社區調研與實踐活動;在全球範圍,與世界各地的學校開展交流團項目,讓學生走出香港,感受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,拓寬國際視野。
今年,學校還為中一學生設計了一項全新的社區探索專案。項目中,學生將走進社區,與區議員、藝術工作者、立法會議員以及康文署等政府機構的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,深入了解社區的運作機制與不同群體的職責,認識社區的多元面貌。這一項目不僅能讓學生更貼近社區、增強社會責任感,也能幫助他們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,為未來融入社會、服務社會做好準備。
參加制服團體活動 培養紀律與管理能力
從幾年前開始,學校便要求全體中一學生必須參加制服團體活動,例如童軍、青少年軍、海事青年團等。這一舉措源於學校對中一學生自理能力下滑問題的關注——部分學生存在收拾書包不規範、物品攜帶不齊全等情況,缺乏基本的紀律意識與自我管理能力。
李校長表示,紀律並非「盲目服從」,而是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學習生活習慣的基礎。通過制服團體的定期聚會與訓練,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有明確要求,這種自律意識會輻射到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,幫助學生學會規劃時間、專注學習,培養堅毅的品格。
制服團體活動特意設置了一些有挑戰性的任務,讓學生在可控的範圍內經歷「難關」,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提升抗挫折能力,促進身心健康發展。許多家長起初可能擔心孩子「吃苦」,但看到孩子在活動中逐漸變得獨立、堅強,也逐漸理解並支持學校的這一安排。